德國經濟高度依賴中國,因此人們對於德國總理朔爾茨將人權問題列入其4月13日至16日訪華議程重要位置的期待本來就偏低。但他似乎毫無意願公開提起「人權」一詞,仍令人深感失望。
自習近平 2013 年掌權以來,中國政府長久惡劣的人權紀錄變得更具壓迫性。成千上萬批評政府人士被捕下獄。中國政府壓迫、監視藏族和維吾爾族民眾,多年持續積極壓抑他們的語言、文化和宗教。近年來,香港人民的基本自由也遭中央政府剝奪殆盡。
朔爾茨在中國停留三天,創下上任以來出訪時間最長的紀錄。他帶來的龐大隨行陣容,囊括德國最大、最知名企業的負責人,以及多名聯邦部長、國務秘書和媒體。他與習近平進行長達數小時的交談,為德國工業爭取更優惠的貿易條件,並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關鍵外交政策議題上尋求中國支持。他向記者保證,他提出了「所有困難議題」,卻絕口未提「人權」。
中德關係錯綜複雜。但即使以德國本身新頒布的對華戰略為標準,德國總理也未能實現它所設定的目標。該戰略將中國視為德國應「去風險化」的一項安全威脅和地緣政治競爭者,強調兩國關係應以規則為基礎、以價值觀為導向。此一觀點可望拓展中德關係,從傳統上僅僅著重為德國工業開拓市場,轉向更加豐富多元的關係。
然而遺憾的是,德國對華戰略被證明只是空談。德國與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交手的經驗應已清楚表明,侵犯人權的政府必然是不可靠的貿易夥伴。朔爾茨沒有透過公開倡導尊重人權來引導中德關係走上符合德國自身戰略的新軌道,反而選擇重蹈既不利於德國長遠利益,也不利於德國人民基本人權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