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泰国宪法法院裁定解散改革派前进党并弹劾总理赛塔・他威信(Srettha Thavisin),严重打击泰国在多年军事统治后勉力恢复民主的努力。由总理沛通探・钦那瓦(Paetong tarn Shinawatra)领导的新政府上台后,在提升对基本自由权的尊重及解决长期存在的人权问题上几无作为。 9月,泰国政府跨出人权进展的一步,通过婚姻平等法案,泰国因此成为东南亚首个承认同性伴侣关系的国家。
解散前进党、罢免总理他威信
8月7日,泰国宪法法院裁定解散主张修订刑法第112条冒犯君主罪的在野党前进党,其领导阶层均处褫夺公权10年。这项裁决基于法院1月31日的判决,该判决认定该党倡议修订冒犯君主罪(lese majesté)、支持君主制改革运动,实意图推翻泰国以国王为国家元首的宪政民主体制。 143名未受禁令影响的前进党议员随后重组为人民党。
8月14日,他威信遭宪法法院以有失操守、严重违反道德规范为由解除总理职务,因他威信曾任命一名于2008年行贿法院官员被定罪者入阁。
新政府
沛通探领导的新政府于9月开始执政。她在2023年竞选时承诺,将在国会讨论防止以冒犯君主罪为由进行政治起诉,并让被关押的民主运动人士和异议人士获得保释。就任总理后,沛通探誓言要“让泰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成为泰国人民追寻梦想、突破创新、界定自我未来的应许之地”。
尽管新政府提出上述承诺,泰国且当选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2025-2027成员,但对于联合国普遍定期审议中的待决问题新政府仍未采取具体措施。国会虽于8月批准与欧盟签订《全面伙伴与合作协定》,此举却没有促成任何改善尊重人权的实质合作。上一届政府曾保证会阻止缅甸军方透过泰国银行系统购买武器,但沛通探政府尚未展开后续行动。
限制言论与和平集会自由
在泰国,批评言论和异见仍然受到限制。截至8月,至少有1,959人因行使言论自由与和平公共集会权利而遭起诉,其中至少274人被控冒犯君主罪。批评君主制人士等候审判时常遭当局羁押数月不予保释。 5月14日,反君主制运动人士涅蒂波恩(Netiporn Sanesangkhom)在审前拘留期间死亡。
发表批评或冒犯君主的言论也是《电脑犯罪法》上严重的刑事罪行。泰国当局还以煽动叛乱罪起诉150多名民主活动家和异议人士。
至少有1,469名据报参与2020年抗议活动的人士,形式上仍因违反依《紧急状态官方管理法规》实施的防疫措施而被控告,尽管该法规已于2022年10月解除。
9月5日,泰国当局向曼谷法语文化协会施压,要求取消一场与万查勒(Wanchalearm Satsaksit)有关的新书发表会。万查勒于2020年在柬埔寨遭强迫失踪。
强迫失踪与酷刑
泰国是禁止酷刑和强迫失踪国际公约的缔约国。然而,2022年2月生效的《酷刑和强迫失踪防治法》并未落实执行。
所有的强迫失踪案件都仍悬而未决,包括近年来在邻国遭绑架的9名泰国流亡异议人士。联合国强迫或非自愿失踪问题工作组对异议人士在泰国与邻国之间跨国迁移时发生的强迫失踪表示关切。
泰国政府于南部边境各省进行平叛期间,警察和军事人员对被拘留的马来族穆斯林施加酷刑的行为遭众多指控,这些案件至今仍未获处理。另有可靠消息指出,酷刑被用来惩罚被强征入伍的士兵。
人权捍卫者
泰国政府未能履行义务,确保人权捍卫者能够在安全和有利的环境中工作。
6月25日,身份不明的枪手在北大年府杀害罗宁・多拉(Roning Dolah),这位著名人权捍卫者致力于协助遭泰国安全部队任意逮捕施加酷刑的马来族穆斯林受害者。人权捍卫者和其他公民社会行动者屡遭杀害和强迫失踪,是泰国人权记录上的严重污点。湮灭证据的行为使得正义难以伸张,就连众所瞩目的案件也不例外,如拉祜族维权人士猜也贲(Chaiyaphum Pasae)、克伦族活动家(Porlajee Rakchongchareon)和穆斯林律师宋猜(Somchai Neelapaijit)等案。
尽管泰国于2019年通过《工商企业与人权国家行动计划》,当局仍未能保护行动者和吹哨人免于遭受国家机构和私人公司的报复性诉讼。
国家侵犯人权缺乏问责
泰国当局未能将涉及于2004年10月在陶公府(Narathiwat)榻拜区(Tak Bai)暴力驱散马来族穆斯林示威者造成85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的14名前军事人员和政府官员依法惩处,其罪行包括蓄意杀人、杀人未遂和非法拘禁等刑事罪。为期20年的法律追诉时效已于10月届满,今后将无法采取新的法律行动。
2020-2023期间防暴警察滥施暴行、滥用武力驱散民主集会,相关刑事和民事案件进展甚微。
2010年泰国政府与反独裁民主联合阵线(即“红衫军”)的政治对抗导致至少99人死亡、逾2,000多人受伤,大部分伤亡由士兵造成。时任总理阿披实政权的军方人员及官员至今无一人被起诉。
泰国政府也未能对2003年总理他信发动“反毒战争”期间逾2,800宗杀人事件展开刑事侦办。
南部边境各省的暴力与人权侵害
自2004年1月以来,泰国北大年府、惹拉府、那拉提瓦府和宋卡府的武装冲突已造成7千多人死亡。尽管政府与国民革命阵线(Barisan Revolusi Nasional,国阵)的代表已展开对话,叛乱分子在2024年仍持续袭击军事目标和平民。另一方面,对马来族穆斯林施以酷刑、非法杀害和其他侵犯人权行为的泰国安全部队均未受惩处。泰国当局经常向受害者或其家属提供补偿以避免诉讼。
泰国尚未签署《安全学校宣言》,而国阵继续征召儿童参加叛乱活动。
难民、庇护寻求者和移驻劳工
泰国并非1951年《难民公约》或其1967年公约议定书的缔约国,但泰国的《酷刑和强迫失踪防治法》禁止驱回,即禁止将人强迫送返确实可能面临迫害、酷刑虐待或生命威胁的地方。然而,泰国官员持续将难民和庇护寻求者视同非正规移民而予以逮捕和驱逐出境。泰国当局将难民和庇护寻求者送回或将迫害他们的国家,已违反禁止驱回的国际原则。
6月12日,联合国人权捍卫者处境特别报告员对高地民族难民衣琼波德(Y Quynh Bdap)被捕一事表示关切,敦促泰国当局不要将他引渡到越南。
缅甸战事持续升级,加上军政府实施强制征兵,各界担忧将有更多人民逃离缅甸,而这些流离失所者能否在泰国获得庇护也未可知。 4月,泰国外交部表示,除了过去30年来安置在缅甸边境九个难民营中约9万名避难者外,泰方已准备好可再临时收容多达10万的缅甸难民。
泰国当局拒绝依据国家筛查机制审核老挝人、苗族人、维吾尔人、罗兴亚人和北韩人的难民身份。
约50名维吾尔人和数百名罗兴亚人被无限期拘留,困于泰国各地环境恶劣的移民看守所,且当局不准联合国难民署入内探视。
8月,泰国撤回对《儿童权利公约》第22条保障申请难民身份或被视为难民之儿童的保留意见。但教育部却于9月关闭境内六所教育缅甸儿童的学校,原因是这些学校非法使用缅甸语教学。
泰国《劳动关系法》规定,任何国籍的移驻工人都不得组织和建立工会,也不得担任政府承认的工会领导人。
性取向与性别认同
9月,泰国政府颁布国会于年初通过的婚姻平等法案,泰国因此成为东南亚第一个承认同性伴侣关系的国家。然而,泰国政府仍未制定可让跨性别人士根据自身性别认同获得承认的法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