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国

2022年度事件

数以百计民众在街头聚集,抗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清零”政策,中国北京亮马桥,2022年11月27日。

© 2022 Yomiuri Shimbun via AP Images

2022年,中国各地镇压继续加深。习近平史无前例连任第三个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任期,成为在毛泽东以后权力最大的中国领导人。 10月,一名男子在北京一座陆桥上挂出两条横幅,要求罢免“独裁国贼”习近平、还给中国人自由和普选权。这位孤勇者的抗议行动引起了全球各地的声援。 

中国政府加紧新冠肺炎防控措施,对数亿人反覆实施无预警的封城。某些地方官员用铁丝网、铁栅栏和大型路障防止人们外出。在四川,居民即使遇到地震也不能离开建筑物。民众据报因封城——期间从几天到几个月——难以获得食物与医疗照护,有些人因此丧命。有关隐私侵犯、言论审查、生计受打击和政府暴力(例如警察和卫生官员对不服防疫规定者拳打脚踢)的报导也层出不穷。在西藏和新疆,居民反映地方当局在原本严格限制权利之下又实施比其他地区更加苛刻的新冠防控措施。 

中国遭遇有纪录以来最严重的热浪侵袭并导致大范围电力短缺,当局被迫恢复使用煤炭,突显转型洁净能源的迫切性。 

中国和香港当局继续打压香港人权,随着身负侵犯人权纪录的前警察高官李家超获任命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恶化趋势料将持续。 

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侵犯人权的关注日益增长。八国政府联合以外交杯葛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表达抗议。 6月,美国《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生效实施,来自新疆的货品一律推定为强迫劳动产品而不得进口。 8月,前任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发表新疆调查报告,结论指出当地迫害行为 “可能构成危害人类罪”。 

香港 

香港当局打压新闻自由。国安署警察于2021年12月29日突袭富影响力的网媒《立场新闻》办公室,指控立场编辑涉犯煽动罪名,迫使立场新闻停止运作;此举导致另外七家媒体在两周内陆续关闭。 4月,警方拘捕前立场新闻专栏作家、资深记者区家麟,无理以煽动罪名起诉。同月稍晚,香港外国记者以惧怕被捕为由会宣布停颁人权新闻奖。 9月,警方指控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陈朗升在采访时涉犯“阻差办公”罪。 

8月,香港高等法院裁定新闻材料在严苛的港区国家安全法之下非属法律保护对象。这项裁定确认警方可以合法搜索媒体大亨黎智英的手机,他和前主要民主派媒体《苹果日报》六名高层一同被控三项国安法罪名和一项煽动罪。 

至少231人因涉嫌触犯2020年6月30日实施的港区国安法或“煽动罪”被捕,后者是殖民时代法律,被当局用来打击异议人士。港区国安法预设不准保释,违反无罪推定原则。在被警方起诉的138人中,绝大多数已遭羁押候审将近或超过一年。 

5月,警方以法律援助团体“612人道支援基金”未依法注册为由,起诉高龄90、倡导民主的陈日君枢机主教和其他五名负责人。 7月,香港大律师公会在警方施压下展开调查至少35名曾为612基金受助者提供法律援座的大律师是否涉及专业失当。 

继警方拘捕工会人士、迫使许多工会解散之后,港府于9月进一步限制工会活动,要求新成立工会的发起人宣誓不妨害“国家安全”。 

言论审查在香港已司空见惯。 5月,政府主办的书展禁止多家政治书籍出版商参展。公共图书馆、连锁书店和部分学校图书馆持续下架“政治敏感”藏书。 

多部描写香港政治议题的电影无法上映,因为新修订的电影检查制度禁止放映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电影。 8月,一部得奖短片因导演拒绝按当局要求删剪涉及2014年争取民主的雨伞运动片段,失去在电影节公开放映的机会。 

各大学配合当局,镇压作为香港民主运动主力的学生。继四所大学于2021年底先后移除校内有关六四屠城的艺术品后,香港大学于2022年1月清除校园步道上的六四抗议标语。香港八间教资会资助大学以不同方式阻挠学生会运作,包括拒绝承认学生会、拒绝代收会费等等。各大学配合国安法新增必修课程,香港中文大学并开始举行每周一次的中国国旗升旗礼。 

警方持续加强监控香港社会。 6月,警方在原有的“反暴力”报料热线之外增设“反恐”报料热线,接受公众举报违反国安法行为。 8月,警方表示将引进“24小时舆情追踪机制”,及时“澄清”有关警队的“假消息”。 

香港人仍因抗议面临被捕风险。 6月4日,不少人公开悼念六四屠杀;香港警方当日一共拘捕六人。 9月,上千人到英国领事馆悼祭已故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有些人哼唱被禁的抗议歌曲《愿荣光归香港》。警方以煽动罪逮捕一名以口琴吹奏《荣光》的男子。国安法实施后迁离香港人数逾15万人;许多人在海外持续抗争。 

新疆 

2021年12月,当局换下负责推行“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严打行动)的新疆党委书记陈全国,由技术官僚出身、富有沿海富裕地区治理经验的马兴瑞接替。 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新疆,并表示尽管新疆必须“牢牢扭住社会稳定”,但也要“迈向繁荣富裕”。 

尽管官方宣传将中国治疆政策描绘为成功的反恐措施,国际社会仍日益关注新疆的危害人类罪行。 5月,匿名消息来源发表由骇客取得的一批新疆警方档案,包括近三千帧维吾尔囚犯照片,以及足以佐证中国最高领导人下达严酷政策的重要官方文件。在严打行动高峰期,多达一百万人被不当关押在政治教育营、看守所和监狱。尽管有些人已获释放,但据人权观察9月发表报告指出,另有大约50万人遭中国当局判处徒刑,其中部分人员尚在狱中服刑。 

西藏 

各藏族地区当局继续实行对宗教、言论、迁徙和集会自由的严格限制。有关大规模迁移安置、环境恶化或藏语文逐步退出小学教育等议题的民众抗议受到镇压。地方官员受命对群众实施“守法”教育,并以奖金鼓励民众互相举报。 

在严密审查下,当局持续逮捕网路违法的藏人,例如利用手机储存违禁图文或“传播谣言”。当局颁令禁止在网路上发布讲经讲道或其他宗教信息,试图对宗教机构及宗教传习实施严格的官方控管。在四川藏区,地方当局下令拆除原本经官方批准建立的户外佛像和寺院。 

层出不穷的报导显示,许多藏族宗教与文化人士遭疑持有政治异见而被逮捕判刑,并在狱中受虐——其中包括作家果・喜饶嘉措(Go Sherab Gyatso)、隆务・根敦伦珠(Rongwo Gendun Lhundrup)和图登洛智(Tubten Lodro,别名萨布切[Sabuchey])。 3月,当红流行歌手才旺罗布(Tsewang Norbu)在布达拉宫前自焚抗议,成为首位都市成长背景的藏族自焚者。  

宗教自由 

从2016年习近平提倡宗教“中国化”开始,中国政府不断增强对宗教的控制。当局控制宗教的方式不仅是藉由武断定义何谓“正常”从而是合法的宗教活动,现在还企图彻底重新塑造宗教,使它符合党的意识形态,协助促进人们对党和习近平个人的效忠。 

警方持续骚扰、逮捕和监禁“家庭教会”(拒绝加入官方教会的天主教和基督教信仰团体)的领导人及成员。当局还常干扰并公然禁止他们的和平活动。 9月,深圳一家教会数十名成员抵达泰国寻求庇护,他们三年前因警方骚扰升级而离开中国,但到南韩以后无法取得难民地位。这群人据报遭到中国政府在泰国的特务监视。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于3月生效施行,严禁任何个人或组织未经官方许可在网路上讲解教义或以其他方式传教。中国天主教徒普遍使用的应用程式“天主教小助手”(CathAssist)因无法通过审批而于8月停止运作。该办法据报对民众信仰生活造成严重妨碍,因为愈来愈多信徒靠网路参加宗教聚会、获取宗教资讯,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尽管中国政府逮捕了陈日君枢机主教,并持续关押张维柱、崔太及其他多名主教,梵蒂冈和中国政府于2022年10月仍续签了一份2018年签署的协议。 

新型冠状肺炎 

当局持续实施严格“清零”政策,尽管已有有效的疫苗和药物,仍不容许出现任何确诊病例。 

云南边境城市瑞丽从2021年3月到2022年4月之间经历七次封城,居民除接受核酸检测外不得出门的日子共计119天。在2,500万人口的商业枢纽上海市,同样严苛的封城从3月持续到5月。成都2,100万市民也在9月被封城2个星期。 

虽然这种严苛措施降低了新冠病毒死亡与患病人数,但也严重妨碍民众取得医疗、食物及其他必需品。有些与新冠肺炎无关的病患因医院拒绝收治而丧生,人数不明。有时居民为让家属得到医院收治,不得不威胁自残或施暴。在上海,当局强制核酸检测阳性的幼儿与父母分开,凡检测结果阳性者一律押送医院或指定场所隔离,这一政策直到民愤爆发才见修正。许多民众对外投诉食物、医药、经期卫生用品和其他必需品断供。被关进强制隔离设施的民众也通过社交媒体揭发内部脏乱拥挤的实况。 

尽管中国当局坦承新冠疫情应对存在“短板和不足”,当局管制疫情资讯从未松手。审查机制不停删除社交媒体上批评政府的帖文,例如抗议上海封城广受疯传的影片、怒批隔离转运车深夜翻覆造成27人死亡的帖文,公安机关也不断在全国各地追捕抱怨政府防疫应对的网路用户。 

封城和其他防疫措施也迫使各地工厂、餐厅和工商企业开始裁员减薪或彻底倒闭。许多社交媒体影片显示民众哀求官员解封,好让他们恢复工作养活家人。 

 人权捍卫者 

当局继续骚扰、拘押和起诉人权捍卫者。 2021年12月,人权律师唐吉田遭吉林省当局强迫失踪。他是在准备登机赴日探望重症昏迷的女儿时,在机场被当局拦下带走。 

6月,知名法律学者许志永和人权律师丁家喜被控“颠覆国家政权”案,在山东某法院秘密开庭审理,判决结果直到本文撰稿时仍未公开。两人因发起探讨人权与民主议题的小型集会,分别在2020年和2019年被捕。女性权利倡导者、亦为许志永伴侣的李翘楚也从2021年2月被拘留至今。 

9月,2018年对习近平肖像泼墨而遭当局强迫失踪的董瑶琼之父董建彪在湖南狱中死亡,其遗体据家属指称带有多处伤痕。董建彪为女儿失踪四处抗议,导致家庭失和最终入狱。同在9月,曾公开呼吁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为新冠防疫不力下台的维权人士季孝龙被上海警方逮捕。 

中国 #MeToo 运动先行者、记者黄雪琴自2021年9月被广东当局强迫失踪,据报目前健康堪虞。当局排除家属聘任的律师,强迫黄雪琴接受官方指派的律师。 

沈阳人权律师李昱函从2017年被拘押至今,据报遭看守所当局虐待且身患重病。李昱函曾在2021年出庭受审,但到本文撰稿时仍未收到判决。 2017年8月失踪的人权律师高智晟,至今仍然下落不明。高智晟家属不断呼吁中国政府说明他是否尚在人间。 

言论自由 

当局继续骚扰、拘押和起诉在网上发文或在私人聊天群组批评中国政府的人士,将他们套上各种莫须有罪名,包括“传播谣言”、“寻衅滋事”和“恶意诋毁党和国家领导人”。 5月,海南法院将前记者罗昌平判刑七个月,因为他在微博发文质疑中国参加韩战的正当性。 

当局继续打压被认为政治敏感的网路内容。 2022年初,俄罗斯刚刚入侵乌克兰时,社交媒体上批评俄国政府或倡导和平的内容全都遭到审查移除。 6月,当红直播主李佳琦因为在六四屠杀33周年前夕展示坦克车造型蛋糕被停播三个月,即便他当时可能并不了解坦克的象征意涵。 8月,国家网信办表示已“处置”社交媒体帐号累计13.4亿个,“清理”违法讯息逾2,200万条,关闭网站3,200多家。 

虽然中国政府设有严密审查机制,网民仍持续发挥创意逃避管控。在广州,居民用广东话俚语取代普通话来表达对政府严苛防疫政策的不满。 

女性权利 

中国 #MeToo(或称“米兔”)运动在网路审查和女权人士饱受打压下仍保持热度。中国网球明星彭帅2021年11月在微博控诉被中共退休高官性侵,使 #MeToo指控上升到中共最高层。她的微博贴文和相关评论虽然立刻被国内审查清除,但在中国政府筹备2月冬奥会期间仍在海外引发轩然大波。彭帅发文后从公众视线消失超过一周。后来她透过影片和照片露面,普遍被认为是受到当局指导演出。 

8月,北京基层法院以“证据不足”驳回周晓璇指控国营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对她性骚扰的二审案件。这件性骚扰的标志性案件鼓舞许多人说出自己遭受性侵的经历。 

9月,中国警方以涉嫌性侵逮捕知名电影编导杜英哲。共有21名成年和未成年女性指控他强迫学生、职员与他发生性关系,前后时间长达15年。 10月,中国电商富豪刘强东在明尼苏达州被控强暴的民事案件达成和解,该案由曾就读明尼苏达大学的刘婧尧于2018年起诉。 

两宗性暴力案在2022年引起全国哗然。 1月,江苏农村一名女性脖栓铁链被囚破屋的影片在网上疯传。官方调查发现,这名妇女在1990年代末期两度遭人口贩子卖为新娘。当局将相关影片和贴文审查下架,逮捕试图进村访问该名妇人的社运人士,质疑官方说法而进行自力调查的网民也受到威胁。 

6月,网路流传一段中央电视台新闻画面,显示河北省唐山市某小吃店有四名女性遭到毒打,只因其中一人拒绝一名男子的挑逗。这段影片激起性别暴力相关议题的热烈讨论。最终共有28人因这起事件被起诉。 

性取向和性别认同 

中国已在1997年将同性性行为去罪刑化。中国没有法律保护人民免于以性取向或性别认同的歧视,同性伴侣关系仍不受承认。 

当局持续查禁影视作品中描写同性关系的情节。 2月,中国多家串流平台重播知名美剧《老友记》(Friends),但剧中涉及女同性恋的片段遭到剪除。 4月,华纳兄弟电影《神奇动物:邓不利多之谜》(Fantastic Beasts 3)片中涉及同性恋的对白被剪掉。 6月,迪士尼动画片《光年正传》(Lightyear)因片商拒绝删除同性伴侣亲吻情节而被禁映。 

障碍权利 

在中国,由于缺乏适足支援和精神卫生服务,加上将精神障碍人士污名化的社会观念,一个人若带有或被认为带有精神障碍就可能遭到管束,包括栓上铁链或锁进小屋。 

9月,联合国身心障碍权利者委员会建议中国政府“废除所有允许基于实际上或被认为有损伤而将成年和未成年身心障碍者剥夺自由的法条与实践。” 

一带一路倡议 

2013年宣布启动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政府斥资数兆美元、涵盖近百国的基础设施与投资计画。此后,某些“一带一路”项目被批评缺乏透明度、漠视社区意见和负面环境冲击,引发广泛抗议。 

8月,中国当局宣布将免除非洲17国共计23项的无息贷款,其金额据波士顿大学研究占全部贷款约百分之1。南非安全研究所(Institute for Security Studies)调查中国企业在非洲6国的劳资关系,发现普遍的劳工权利侵害,包括克扣工资、肢体暴力、发生伤病即时解雇以及工作场所安全不足。 

8月,作为中巴经济走廊标志性工程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Gwadar)民众堵路抗议,要求供应水电及禁止中国非法拖网渔船在当地捕鱼。当地渔民担忧相关计画欠缺透明度及意见咨询,可能对他们的生计带来不利影响。巴基斯坦“一带一路”项目日益引起反弹,由此可见一斑。 

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 

中国仍是温室气体最大排放国,尽管以人均计算的排放量仅居全球前40国之一。推动经济增长的大量能源主要来自燃煤,导致排放量居高不下。中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一半,同时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天然气与煤炭进口国。 

中国政府2021年宣布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虽然已有改进,但据气候行动追踪组织(Climate Action Tracker)评估,中国的自设目标对于实现《巴黎协定》总目标——将全球气温控制在较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上升摄氏1.5度以内——仍“高度不足”。 

中国在全球再生能源的生产方面也居于领先地位,并且是境外再生能源计画的最大资助方,但其中部分项目与人权侵害有关。各种再生能源技术,如风力发电机、太阳能光伏板和电动载具蓄电池,所需要的原材料大多产于中国。其中某些矿物产于新疆,令外界担忧涉及强迫劳动。 

中国企业的海外运营经常导致或助长人权侵害和环境破坏。在几内亚,人权观察记录到一家中国企业与当地合资开采铝土矿,导致农民土地被剥夺而未适当赔偿,当地水源也被摧毁。 

中国的农产品进口较其他市场造成更大量的全球森林砍伐。这些森林砍伐大多是非法的。 11月,美、中两国宣布联手依法打击非法林木进口,以期消弭全球盗伐。中国尚未落实2019年修法通过的非法林木进口禁令。 

主要国际行为者 

5月,巴切莱特成为17年来首位访华的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其在华活动受到中国当局严密控制。 8月,巴切莱特发表报告证实新疆发生普遍人权侵犯,结论指相关迫害 “可能构成危害人类罪”。 

中国政府一再企图阻挠该报告发表。报告发布后,逾40名联合国独立专家共同对报告内容表示支持。 9月,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立陶宛、挪威、瑞典和英国共同倡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在2023年3月会期中就该报告举行辩论。这项动议以17票对19票的些微差距遭到否决,投赞成票的国家遍及联合国各大区域集团,更因乌克兰事后改口支持而使差距缩小到仅仅1票。不过,愿意公开谴责中国在新疆暴行的联合国各国代表团不断增加。 10月,加拿大提议呼吁中国政府终止新疆人权侵犯并落实巴切莱特报告所提建议,得到创纪录的50个联合国成员国支持。 

各国政府逐渐采取行动,确保商业活动不致助长中国各地迫害。除了美国《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生效实施外,欧洲联盟据报也正在考虑禁止一切强迫劳动产品进出口,部分原因就是对新疆迫害的关切。欧盟提出了为企业制定人权尽职调查全球标准的立法草案。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及其主要赞助商都未能在中国主办2022冬奥会之前发表人权尽职调查结果。 

3月,美国司法部宣布起诉五人,因其在美国境内骚扰批评中国政府人士,此举反映华侨社区所受威胁日渐受到关注。在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为了让学生能自由表达批评中国政府的观点,采取加强保护校园学术自由的行动,包括在新生入学指引中加列警语,说明学生享有免于任何形式国家骚扰或政治胁迫的权利。 

外交政策 

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并与习近平共同声明两国政府“友谊不设限”。中国政府迄今从未谴责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或俄军在这次冲突中众多违反战争法的罪行。 

中国政府持续向一些极端暴虐的政权提供直接支持和军事援助,包括阿富汗塔利班和缅甸军政府。 

10月,中国驻英国曼彻斯特总领事率领部属将一名香港民主派示威者强拉进领事馆围殴;这位总领事辩称自己是在履行“职责”。 

中国外交官还抨击日益公开关注中国境内人权侵犯的联合国人权机构。中国政府直斥人权高专发表的新疆报告是一场“闹剧”,推动就新疆情势举行辩论的努力则是“非法、无效”。